学习思考
楚国清书记在校机关、直属单位“有温度的大学”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4-05-16 13:38

同志们:

今天,党委宣传部、机关党委和直属单位党委联合组织开展了校机关和直属单位“有温度的大学”建设研讨会,6个单位的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我听了大家的汇报,感觉大家对有温度的大学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校机关和直属非教学单位在学校各项工作发挥着中枢作用,今天联合起来召开这次会议,也说明了大家对建设有温度大学的思考是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的。今天的研讨很有意义。我讲三点意见: 

一、学校党委关于建设有温度大学的总体考量

“有温度的大学”为什么,基于两方面考量。

(一)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去年10月7日至8日,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上,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认识,从文化强国、教育强国、民族复兴的高度去深入思考我们的使命和任务,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从人发展的角度来讲,中西文化有本质性的区别,即资本主义更多的偏向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发展,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更加偏向整体基础上的个人发展。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首先要处理好的关系。只讲整体,不讲个体,肯定是不对的,因为没有个体就没有整体。只讲个体,不讲整体,也是不对的,因为没有整体,个体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强调利他原则,强调基于整体发展实现个体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精神特质。

学校之前也确立了一些相关目标,比如,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等等,但这些目标,总体上是针对学校整体发展而言的,这些目标都包含人,但是没有突出强调人。我们建设有温度的大学,就是要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过程中,更加突出和注重人文文化和人的发展的问题。

(二)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所做的工作,需要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结合起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即为使命,使命即为初心。我们说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落实到我们工作中,就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我们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使师生具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大在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时,也把人的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这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必须把师生发展作为最终目的。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基本维度,深入学习思考和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高校治理怎么办,怎样办好,并通过坚持人才培养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因此,以师生的发展为目标,我们提出一个更具有引领意义的目标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建设有温度大学,就是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重要特征,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立足师生,依靠师生,通过“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制度尊崇、共同的未来愿景”即“四个共同”建设,为每一名师生都有平等发展的机遇、平台和机制创造条件,丰富文化底蕴,最终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和师生全面发展。

二、以“四个共同”为主要内容,构建有温度的大学建设体系

在建设有温度大学的研讨中,一些同志谈到,如果我们办学质量上不去,师生就感觉没啥尊严可言,我们只有把学校发展好了,办学水平提高了,师生从精神文化的感受上,才会有自豪感和荣誉感。也就是说,师生对我们所说的温度的理解,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更有精神文化的需求。我们必须在精神文化方面实现新的提升,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会转化成为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图景。这需要我们在有温度大学建设中,把“四个共同”作为我们建设的内容,即培育“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制度尊崇、共同的未来愿景”。其中,“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追求,阐释了建设有温度大学的思想来源和价值准则。“共同的制度尊崇”,体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视域下现代化大学体制机制建设的内在逻辑,阐明了建设有温度大学的理论逻辑。“共同的未来愿景”,体现了我们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阐明了建设有温度大学的实践逻辑。在“建设有温度的大学”大讨论中,一些老师反映,我们理解了“四个共同”,但是接下来怎么办呢?我想,这需要我们在“四个一”上达成共识。

(一)明确一个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即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是以他人的发展为条件。也就是说,我们强调的共同的发展,别人发展好了你才一定能发展好。我们只有明确了这个前提,我们的发展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二)形成一个共识

“四个共同”之中,制度尊崇是基础,也就是说,我们要形成人人尊崇制度、敬畏制度的传统。一是要处理好自由与约束的关系。这是因为人人都享有自由,但人人都不可能享有无限度的自由,无限度的自由会让每一个人都丧失掉真正的自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有的人不愿意受约束,感觉遵守制度是个负担,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有温度不是无原则的自由,也不是无政府状态,这就好比我们冬天在室外,大家围着篝火去取暖,是我们是大家每人捡几块柴火放在里面,围绕篝火共同跳舞共同唱歌好呢?还是每一个人都从篝火中抽走几块,回到自己房间,单独取暖好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温度是要制定规则、尊重规则、敬畏规则。这是一种正约束。

作为职能部门和教辅部门,我们更多时候是制度的制定者。我们需要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制定更科学的规则,这是我们制定制度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制约越科学,师生就越尊重规则、就越敬畏规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三)达成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从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制度尊崇、未来愿景等方面,使师生能够具有公平公正的空间、平台、载体和发展机会。从理论上讲,所有的东西,凡是稀缺的,选拔出来后一定是属于部分人的。但是我们的制度的设计,却是应该基于所有群体所有人的制度的设定。我们提供的空间、平台、载体和机遇,理论上应是每个人都可能和能够获得获取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制度设计,要多维设计,尽可能体现个体差异性。比如说评职称这个问题,有的老师平时表现都特别好,但有时因一个特殊的原因,出现迟到的教学事故,一两年不能评职称。我想,绝大多数老师肯定不是故意迟到的。这个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替老师多考虑,我们要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给予这位老师最大的关心。但这个考虑决不是对于他违反制度的通融,而是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让老师感受到人文关怀。比如,我们将教学事故影响两年改为影响一次,是否更合理一些。对于老师出现教学事故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多了解一些,积极帮助他克服和解决困难,是不是更有温度?这是机关和教辅单位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当日常考虑的。

(四)传递一种精神

让师生感受到学校的温度,是多层次的。从学校这个整体来讲,要从学校先做起,加强教育和引领。从二级单位来讲,我们机关和教辅部门要先做起,然后再激励教师从自身来做起。从师生关系的层面,教师要先做起。“亲其师、信其道”,学校的文化、教师的理念,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对一些政策、制度的修订可能比机关和教辅部门更为敏感,我们要充分听取、消化和吸收。也有一些制度,老师刚开始可能不理解、不适应,但只要他是合理的,是最大多数教师的“公约数”。我想这种约束就不会成为教师的负担,待到制度转化为习惯之后,就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我们的文化。

三、结合部门特色,有的放矢地开展好有温度大学建设

一是坚持首善标准。机关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位置,是推动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制定学校相关政策的主责部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北京市以及校党委决策部署的“第一站”,是统筹全局、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机构。这样的位置和作用决定了其对学校各领域工作有着重要的风向标和引领示范作用,也就要求各项工作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持以上率下、以部门带动系统、辐射全校,在全校走在前、作表率。

机关单位和直属单位要做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表率。如何激发温度,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激发出火花,形成温度。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也是建设有温度大学的内在要求。机关和直属单位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走在前、作表率”的意识,深刻理解和把握“走在前、作表率”的总要求,并将其融入工作全过程,使其成为机关和机直单位每一个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成为显性特征。要把“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校党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科学的政策制度、工作项目和工作要求,突出抓好落实工作,切实做到真落实、真见效。

二是彰显首都特色。北京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建设有温度的大学提供了精神滋养。北京联合大学是市属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其创建、发展与未来前景都与北京发展密不可分。作为市属高校,我们要认识清楚自身的地域属性,各项工作都要对标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主动服务北京战略。要立足自身优势,紧盯北京需求、融入首都发展,在深度参与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超大城市治理等方面积极作为,更加紧密地围绕新时代首都发展需要,转变观念,紧抓机遇,全面提高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能力与贡献度。

学校机关、各教辅单位,在上级单位和师生中发挥着桥梁作用,同时也是落实政策的具体组织和实施部门。政策中包含着方向、项目等资源,包含着师生的发展机遇和发展路径。我们一定要把政策学深学透,了解信息、了解动态、了解前沿,研究理论、研究课程、研究学生,把上级政策与师生成长需求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发扬首创精神。师生是有温度大学建设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建设有温度大学的主力军。近年来,学校师生在党和国家重大主题活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要时刻,都交出了十分令人满意的答卷。开展有温度大学建设以来,全校师生围绕主题,立足岗位和工作学习任务,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为推进有温度大学建设开好局,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师生永远是我们最为信赖的力量,我们要发挥师生首创精神,调动最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最广大师生的“最大公约数”。

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教职工,要强化系统思维、理论思维、历史思维、文化思维、学科思维,不断拓展思维的高度、深度与广度,积极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育人成效,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应用型建设人才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