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思考
楚国清: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2-05-16 18:53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因素,人才培养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金字塔形的。高校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也要树立应用型办学理念,培养青年一代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类型定位更加巩固、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为我国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适应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是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重要举措,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扎根地方、面向应用、面向需求、面向社会,牢牢抓住战略规划、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措施,系统推动应用型大学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应用型建设人才。

坚持以战略规划为引领,增强发展定力。战略规划是引领大学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现代大学转型、提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推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增强战略思维,树立中长期规划意识,科学擘画好学校发展的蓝图,以规划的战略性、稳定性增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战略定力。通过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学校实现内涵、科学、特色发展。牢牢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把握应用型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一种重要的办学类型,紧紧抓住“应用型”从办学层次到重要的办学类型这一根本性的认知变化给学校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树立应用型大学也必须有高水平的理念,增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志气和底气。科学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精准研判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战略方向,提出学校未来的发展愿景,明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确定好战略规划实施的路径,确保全校“一盘棋”,努力把一张蓝图绘到底。

树牢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夯实发展基石。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核心载体,也是一所大学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应用型大学,自从其作为一种新的大学类型出现以来,不论是英国的新大学、红砖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抑或是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应用型大学,其作为大学的根本属性从未改变,变化的是在学科发展相对稳定基础上不断增强的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抓住了学科建设,就抓住了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与研究型大学侧重于学科的原理性研究和原始创新研究不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学科建设更加强调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鼓励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交叉发展,其主要目的是厚植学校专业建设的根基,夯实专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同时增强基于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专业建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并以此推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成果转化和应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工作,进而带动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全局,最终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输出。

提升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强化发展支点。应用型大学多为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多以扎根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地方性、应用型是其鲜明的特征。“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将不断增强,城镇化发展将进一步提质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深入实施,这为应用型大学发展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坚持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责任,自觉把办学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建设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上来,强化学校发展的支点,实现学校发展和地方区域建设的融合与“双赢”。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密切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建设适应型专业体系,拓展提升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传统专业,着力打造一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加快建设一批服务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新兴专业,调整一批不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困难专业”,全面提高应用型大学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与贡献度。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队伍,厚植发展活力。教师是学校办学的第一资源。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对教师职业发展的规定性,推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引导教师从学校办学定位出发,从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专注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应用型研究、提供应用型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培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组织教师到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建设一支教师和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同时,着力吸引行业优秀人才和社会资源参与学校办学,不断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密结合应用型科研“顶天立地”的要求,打破传统的以专业为单位配置教师的管理模式,根据学科需求配置教师,加强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帮助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术能力协调发展,鼓励支持教师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紧密结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坚决落实“破五唯”要求,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改进教师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彰显应用特色,丰富成果形式,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特别注重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补齐青年教师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中的发展短板,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